搜索
你想要找的

# 热门搜索 #

建党100周年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学术育人不言之教幸福之花

媒体关注丨龚斌:羲之小传——不可以不做官:从秘书郎至会稽内史

2022年12月22日

  魏晋时期的士族享有特权,仕宦的大门就是为他们设计的,谋个官职易如反掌。

  王羲之是王家佳子弟,少有美誉,又有才器,从伯王导为当朝丞相,朝廷公卿都希望他出来做官,频召他为侍中、吏部郎。可他皆不就职。又授护军将军,仍推迁不拜。

  官印与绶带不断向他招手,可是羲之就是不去。原因可能如他答复殷浩书所说的,“吾素无廊庙志”,自谦没有治理政治的志向,向往栖身自然山水的隐逸生活。

  可现实是:乌衣巷内的豪宅,终究是由政治和权势支撑起来的。司马氏的朝廷需要廊庙之才,王氏的领袖王导更需要子孙有廊庙之志。羲之愿意也好,不愿意也罢,都必须服从家族的根本利益,不可以不做官。

  于是,羲之起家做秘书郎。秘书郎属秘书省,掌管图书经籍,一般士族子弟以为始入仕途的官职。羲之做秘书郎的时间不会长,难详其事迹。

  不久,羲之做会稽王友。会稽王指司马昱,后来的简文帝。咸和元年(326),简文帝七岁,生母郑夫人薨,徙封会稽。羲之初渡浙江,可能就在做会稽王友之时。

  不久,改授临川太守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有《墨池记》一文,记羲之在临川任上留下的遗迹墨池。他说:临川城东,有一块闭塞的高地,在溪水边上,名新城。新城之上,有一个低洼的长方形水池,称为王羲之墨池。

  这是荀伯子《临川记》里所说的。荀伯子是南朝刘宋时的史学家,汉末大政治家荀彧的后裔。元嘉十五年(438)卒,时年六十一。据此推算,荀伯子生于晋孝武帝太元三年(378),距王羲之卒年(361)还不到二十年。他记载临川新城有羲之墨池,有可能是他亲见。

  曾巩《墨池记》又说:墨池之上,今为州学舍,教授王君感其不彰也,书“王右军墨池”数字于柱槛之间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一一〇说:王右军故宅在郡东南三里,今旧井及墨池犹存,每到重阳日,郡守从事多游于斯。说明最迟在宋代,临川右军的遗迹犹存,成为当地文化人重阳日游览的胜地。

  羲之做了几年临川太守,史无记载。

  临川之后,任征西将军庾亮长史。晋成帝咸和九年(334),庾亮镇守武昌,是当时地位最高的军事长官。庾亮美男子,善谈论,喜好老庄,幕府中济济多士,有学者、名士、清谈家、艺术家,形成长江中下游的一个文艺沙龙。

  王羲之名列其中,曾参加过庾亮主导的“南楼理咏”。某年秋夜,气佳景清,庾亮命殷浩、王胡之等人登南楼理咏。理咏即是清谈。庾亮与诸名士雅谈笑谑,非常快乐。后来,羲之到京师,与从伯王导谈起南楼理咏,称“庾公丘壑独存”(见《世说·容止》二四),意思是庾亮虽执掌军权,而独钟情自然山水,隐逸之志犹存。其实,羲之评说“庾公丘壑独存”,有夫子自道的意味。

王羲之章草《远宦贴》

  成帝咸康六年(340),迁羲之宁远将军、江州刺史。他在江州前后五年,时间不算短。干过什么事?有过什么政绩?也是史无记载。见于记载的仅有一件事;把他在庐山东南麓的宅子做了归宗寺。陈圣俞《庐山记》卷三说:“归宗禅院,晋咸康六年,宁远将军、江州刺史王羲之置,以捨梵僧那连耶舍尊者,一名达摩多罗,故有右军墨池。”

  归宗寺为庐山五大佛教丛林之首,壮丽甲于山南诸刹。苏辙《咏归宗寺》诗描写归宗寺周边风景及禅院的宏伟:“来听归宗早晚钟,疲劳懒上紫霄峰;墨池漫垒溪中石,白塔微分岭上松。佛宇争推一山甲,僧厨坐待十方供;欲游山北东西寺,岩谷相连更几重。”

  雄奇的庐山,就在州府寻阳城南,举目可见。羲之平生钟情自然山水,丘壑之志独存。每当公事了结,多有闲暇,亲近野花烂漫、清溪云岚,那是必有之事。墨池映照峻峰长松,羲之临池挥翰,也是应有之义。

  几年之后,羲之离开江州,做吴兴太守。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不载此事,但在羲之的杂帖中能找到作吴兴太守的证据:“坟墓在临川,行欲改就吴中,终是所归。中军还以吾,田一顷乌泽,田二顷吴兴,想弟可还与吾……此三顷田,乐吾旧耳。”(严可均辑《全晋文》卷二四)帖中说“坟墓在临川”,大概是羲之母死在临川,葬在彼处。羲之由江州刺史改授吴兴太守,打算迁墓至吴中。又说中军——当指殷浩,时为中军将军,归还羲之三顷田,一顷在乌泽,二顷在吴兴。

  扬州刺史殷浩素来雅重羲之,不久,写信劝羲之应命作护军将军。信中说:天下人以足下的或仕或隐为依据,作为观察时政的兴衰,如我等也是如此。足下不出来做护军将军,到哪儿去再求美政?足下应当理解万众的感情啊。呵呵!把王羲之出来不出来作护军将军,看作是时局兴废的象征,实在太夸张了!羲之固然是朝野看重的贤人君子,但他不是国家的“压舱石”。难道他不出来作护军,国家这艘大船就会沉?

  羲之有自知之明,复函殷浩,起笔就说“吾素无廊庙志”。接着,以王导叫他去京城做官,而他不乐作京官而拒绝一事,证明自己素无廊庙志。又说等儿娶女嫁的事了结之后,“便怀尚子平之志”。尚子平,即东汉向长,隐居不仕,儿女娶嫁完毕后,与家人告别,与好友游五岳名山,最后不知所终。但羲之终究不是尚子平,还是以国家之事为重,表示朝廷若有大事,他会尽力效劳,“宣国家威德”。

  大概在穆帝永和三四年间(347-348),羲之终于接受护军的职务。任职之初,作《临护军教》,告示军中要务是公平,派人巡视各军营。有老弱病重者,不能胜任公役,或有饥寒之色,不宜留在军队者,区别处置,作出详细和合适的规定。短短的一则告示,显示了这位护军将军治军的公平原则和仁慈的德性。

  羲之作护军二三年后,再三上书朝廷,请求作宣城郡守。朝廷不许,转任右军将军、会稽内史。羲之终于得其所哉,会稽的佳山水,山中的灵芝、仙草,谢安、孙绰、支遁等许多才华杰出的名士,使羲之快乐无比。羲之的书法艺术,在会稽进至顶峰。山阴兰亭的曲水流觞,赋诗言志,成了中国文人雅集的永久典范。

  会稽,成就了永恒的王羲之。

  有了王羲之,会稽之名永垂中国文化史册。

  

阅读原文


作者龚斌(澳门电子城官方网站教授)

来源丨澎湃新闻

编辑丨赵一航

编审丨戴琪


更多阅读:

羲之小传|琅琊王氏:汝是我佳子弟

羲之小传|东床坦腹:此正好!